您现在的位置:阳光中招网 > 中考资讯 > 语文

2022年初中语文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来源:www.xuduwan.com 2024-09-04

语文

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孔子

出色的作文不能离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很多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类素材以表达大家的意图,是作文素材采集运用的最后目的。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人物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人物事迹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很看重的,它赞美古时候乐舞《韶》及《九辩》健全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3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生活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愿受穷也不会舍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可以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如此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只未得到诸侯的信赖,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筹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也应该维护我们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看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不足为奇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生活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飞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何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由于这里没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害处,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珍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我们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名家点评

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朱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顾炎武: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

钱穆: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素材运用

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多年来很多人都觉得,儒家学派的一大特征是守旧、保守,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看重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年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质行动改造灵魂。假如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好似万物成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进步,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成长不息。

话题2:挫折

材料加工:孔子一生不能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很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能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见挫折时对我们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话题3:理解

材料加工:目前大家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冲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源于《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不少人尤其是女性都很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性不是指女性。

我觉得,退一步讲,即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性,那也只能讲解为在男士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年代的印痕或年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性,尼采骂女性,很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越了中国的男士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人的歧视也非常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人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不对的。儒学、儒家里有对女人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大家要放在年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反省。大家要掌握容忍、理解、赏析、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掌握容忍、理解、赏析、研究我们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很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内地的多数中年轻人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法和80年代河殇的方法来对待儒学。大家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办法来面对这类复杂的问题。

话题4:选择

材料加工: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可以了,柳下惠将它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如何不会仁爱,不让我进来?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可以同居一室。你目前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叫你进去。妇人说:你如何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办不到的,我目前是用我的办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像鲁人如此会学的,期望向善的方面进步,却不因袭其他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话题5:幽默

材料加工: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个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小疲惫的样子宛若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的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将来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土地、无人民,只须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话题6:源泉

材料加工:知道孔子的人都了解,那个年代的常识分子是哪种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至今,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怎么样,孔子是伟大的。是的,肯定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些报应,是由于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考虑所有地满足人类我们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势必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话题7:诚信

材料加工: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觉得,治理国家,学会政权,需要得到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不然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赖政府,政府就没办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叫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第一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由于没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

话题8:寻觅

材料加工: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目前。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过去焚过书坑过儒的。现在,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去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不过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了解孔子,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不是皇族,但在其未来的时光中号码被封却一再提升,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儒士重视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过世,孔子赞口:圣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赏析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他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绝不是游说的道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别人奔走。在所有人都感觉礼己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不是呼天抢地地狂号,只不过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可以,乘桴浮于海,静默中孕含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到今天日,是由于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于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些富甲天下,有些潜心学问,有些通灵于天地,有些傲立于庙堂。孔子重视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肯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不然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如今,远望是以后。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效果;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与能代代相传不断革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己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人,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

步人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以后。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以后,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一定扎根于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

幽兰操

词:韩愈

王菲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 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 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 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 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 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 子孙之昌

雪霜茂茂 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 子孙之昌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 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 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 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 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 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 子孙之昌

雪霜茂茂 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 子孙之昌

有关推荐: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点常识大全

关注智学网公众号

每天推送中考要点,应试方法

帮你迎接2022年中考!

2022年初中语文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热点专题

  •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精华内容《红楼梦》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种子方舟》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100例:窗的遥想

[]2022年青海海北中考语

[]2022年中考语文多音字